北市觀傳局對日推廣連發 邀中間淳太分享臺北五感旅行 大阪「臺北觀光列車」X東京澀谷戶外看板 臺北魅力席捲日本

為搶搭2025年大阪世界博覽會帶動觀光熱潮,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以「臺北,樂趣多更多」為年度觀光推廣主題,啟動日本市場多波段行銷計畫,除5月20日於大阪召開記者會,邀請人氣藝人「中間淳太」擔任觀光活動大使宣布「大阪世博順遊臺北」優惠專案外,觀傳局也於京阪電車推出「臺北觀光列車」,自即日起行駛至8月14日長達3個月,另更在東京澀谷市中心刊登大型戶外廣告,多管齊下提升臺北能見度與吸引力。

觀傳局表示,中間淳太此次走訪大稻埕老街、剝皮寮歷史街區、士林夜市等深具臺北城市特色景點,並搭乘臺北市雙層觀光巴士前往故宮博物院,以輕鬆自然方式呈現臺北的精彩旅程。觀傳局特別將中間淳太此次來訪的精華畫面呈現在京版電車「臺北觀光列車」上,列車行駛路線橫跨大阪、京都等關西熱門區域。在列車車體上以邀請卡形式呈現臺北經典地標故宮博物院和台北101,以及充滿夏日風情大稻埕夏日節煙火和永康街芒果冰,帶領大家進入臺北多彩活力的繽紛世界。電車行駛後,除了被粉絲暱稱為「淳太號」紛紛搶搭,更引起搭乘日本民眾直呼「好想一路搭去臺北!」

此外,位於東京心臟地帶的澀谷戶外大型廣告牆,即日起同步播放中間淳太於臺北旅行的精彩影像,讓大稻埕、故宮博物院、小籠包和臺北雙層觀光巴士的意象在澀谷高樓間強力放送,創造高密度曝光與社群話題熱潮,更讓臺北市的魅力橫掃關東和關西。

為擴大觀光合作效益,觀傳局也於5月21日拜會大阪觀光局,雙方就城市行銷策略、導客機制與觀光資源共享進行交流,未來將持續推動雙邊合作,吸引更多臺日旅客互訪;此行也拜會日本具代表性的HIS旅行社,了解日本旅客需求,期待透過旅行社的包裝,吸引更多日本旅客造訪臺北。

觀傳局表示,自即日起至11月,到訪臺北的旅客,在超過60家指定店家出示大阪世博會門票及非中華民國(台灣)護照,即可獲得「大阪世博順遊臺北」專屬優惠,參與活動店家涵蓋「食宿遊購行」各領域業者,詳細資訊可至「臺北旅遊網」(連結),並跟著中間淳太腳步走訪臺北私房景點,邀請日本旅客前來探索臺北這座充滿故事與驚喜的城市,展開難忘五感之旅。

京阪電車內以繽紛色彩呈現中間淳太臺北五感行程精彩片段,讓日本乘客直呼「好想一路搭去臺北!」京阪電車內以繽紛色彩呈現中間淳太臺北五感行程精彩片段,讓日本乘客直呼「好想一路搭去臺北!」

觀傳局與京阪電車合作推出「臺北觀光列車」,以芒果冰、煙火、故宮博物院和臺北101為意象,對日本旅客宣傳臺北。觀傳局與京阪電車合作推出「臺北觀光列車」,以芒果冰、大稻埕夏日節煙火、故宮博物院和台北101為意象,向日本旅客宣傳臺北。

中間淳太今年4月到臺北大稻埕迪化街,對於當地古今交錯的氛圍留下難忘印象。中間淳太今年4月到臺北大稻埕迪化街,對於當地古今交錯的氛圍留下難忘印象。

觀傳局不僅在大阪宣傳,也在東京澀谷廣場Scramble十字路口展示中間淳太的臺北觀光影片,讓臺北市的魅力橫掃關東和關西。觀傳局不僅在大阪宣傳,也在東京澀谷廣場Scramble十字路口播放中間淳太的臺北觀光影片,讓臺北市的魅力橫掃關東和關西。

位於東京心臟地帶的澀谷廣場大型戶外廣告牆自即日起播放中間淳太於臺北拍攝的精彩影像,創造高密度曝光與社群話題熱潮。位於東京心臟地帶的澀谷廣場大型戶外廣告牆自即日起播放中間淳太於臺北拍攝的精彩影像,創造高密度曝光與社群話題熱潮。

觀傳局拜會大阪觀光局,深入交流各項觀光議題,未來亦將繼續加強合作,促進城市交流。(左為觀傳局副局長薛秋火、右為經營企劃部長田中嘉一)觀傳局拜會大阪觀光局,深入交流各項觀光議題,未來亦將繼續加強合作,促進城市交流。(左為觀傳局副局長薛秋火、右為大阪觀光局經營企劃部長田中嘉一)

觀傳局拜會HIS旅行社, 以了解日本旅客需求,期待透過旅行社的包裝,吸引更多日本旅客造訪臺北。(左為觀傳局副局長薛秋火、右為本部長吉野真司)觀傳局拜會HIS旅行社以了解日本旅客需求,期待透過旅行社的包裝,吸引更多日本旅客造訪臺北。(左為觀傳局副局長薛秋火、右為HIS旅行社本部長吉野真司)

  • 1.京阪電車內以繽紛色彩呈現中間淳太臺北五感行程精彩片段,讓日本乘客直呼「好想一路搭去臺北!」
  • 2.觀傳局與京阪電車合作推出「臺北觀光列車」,以芒果冰、煙火、故宮博物院和臺北101為意象,對日本旅客宣傳臺北。
  • 3.中間淳太今年4月到臺北大稻埕迪化街,對於當地古今交錯的氛圍留下難忘印象。
  • 4.觀傳局不僅在大阪宣傳,也在東京澀谷廣場Scramble十字路口展示中間淳太的臺北觀光影片,讓臺北市的魅力橫掃關東和關西。
  • 5.位於東京心臟地帶的澀谷廣場大型戶外廣告牆自即日起播放中間淳太於臺北拍攝的精彩影像,創造高密度曝光與社群話題熱潮。
  • 6.觀傳局拜會大阪觀光局,深入交流各項觀光議題,未來亦將繼續加強合作,促進城市交流。(左為觀傳局副局長薛秋火、右為經營企劃部長田中嘉一)
  • 7.觀傳局拜會HIS旅行社, 以了解日本旅客需求,期待透過旅行社的包裝,吸引更多日本旅客造訪臺北。(左為觀傳局副局長薛秋火、右為本部長吉野真司)
Posted on

臺北士林的山中冷氣房,溪山百年古圳讓您沁涼一夏!

  夏日炎炎,最適合往山上走走,享受山林間帶來的清涼與自然氣息!從至善路三段就可輕鬆到達士林郊山的溪山社區,馬上感受到這片青山環抱中的天然冷氣房,再進入古圳步道散步,微風吹拂、伴隨著水聲,腳邊溪水清涼透心,讓暑氣全消!絕對是您夏季避暑放鬆的首選景點。

  溪山社區位處陽明山間,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清澈山泉,早期居民依山而居,為灌溉農田而開鑿水圳,雖然農業早已隨著時代沒落,但水圳卻依然是當地非常重要的文化存在與生活記憶,現今所稱的「溪山百年古圳」,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在步道入口處,便可見昔日居民使用的洗衣池與洗腳池,這些簡單卻富有生活智慧的設施,雖然已少有人使用,卻仍保有濃厚的農村氛圍,每次經過,都讓人忍不住駐足,想像當年居民在此洗衣聊天、洗腳沖涼的樸實日常,彷彿時光也跟著慢了下來。繼續往前走,一棵壯麗的百年朴樹聳立在旁,像是默默守護著整條水圳步道!百年朴樹與社區一同成長,是當地人眼中重要的自然地標。接下來,沿著山壁蜿蜒水路的步徑而行,兩側綠蔭環繞,一邊是鬱鬱蔥蔥的植被,一邊則能眺望遠方山景,景色層層疊疊,美得令人屏息,而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步道終點那處小而美的天然瀑布!溪水從岩石間奔流而下,濺起一片清涼水霧,站在旁邊立刻感受到沁人心脾的涼意。而步道另一側,則可以銜接到鄰近的平菁步道,中途還設有跨溪跳石,讓整段旅程更添趣味!相比於另一側的水圳步道,這段步道有著更開闊的市景,能將社區及臺北市景樣貌盡收眼底,步徑上有巨大的塊石可沿著石縫中穿越,抬頭仰望只見一道天光從縫隙灑下,彷彿劃開山林的天幕,形塑出「一線天」景象,是整段路程中最具驚喜的體驗之一,此外,沿途也設有休憩平台,讓遊客在賞景之餘,能稍作停留放鬆身心。

  大地工程處表示,溪山社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歷史人文價值,沿線步道整治及增設之觀景休憩平台,不僅提升整體通行舒適度,還能看到一覽無遺的市景,與周邊平菁步道網絡相互串聯,讓遊客能更深入地探索這片山村!夏日正盛,快來溪山社區,走在古圳,聽水聲,踏著綠意步道,親水又親自然,感受不一樣的涼夏魅力!

 

前往方式:

士林溪山社區:

1.自行開車:從故宮博物館續行至至善路約2.5公里,左轉至善路三段71巷上山,至小19公車半嶺站(續前行約250公尺)。

2.大眾運輸:從捷運劍潭站轉乘小19公車前往,在「半嶺站」下車,於望溪亭對面71巷21弄口進入。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 照片1 士林溪山社區地圖
  • 照片2 士林溪山社區景點位置圖
  • 照片3 溪山百年古圳入口
  • 照片4 昔日居民使用的洗衣池與洗腳池
  • 照片5 百年朴樹
  • 照片6 步徑兩側綠蔭環繞,一邊是鬱鬱蔥蔥的植被,一邊能眺望遠方山景
  • 照片7 溪水從岩石間奔流而下的天然瀑布
  • 照片8享受山林間帶來的清涼與自然氣息
  • 照片9 水圳跳石,增加旅程趣味!
  • 照片10 觀景休憩平台眺望遠方視景
  • 照片11 一線天景象
Posted on

梅雨鋒面來襲 山區活動近水不親水

  近日梅雨鋒面通過,交通部中央氣象署預報,鋒面帶來各地不穩定的天氣系統,對流發展旺盛時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也要注意雷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影響。

  連日降雨,民眾如果前往山區務必留意土石鬆軟,慎防坍方及落石,瞬間大雨可能導致山區溪流水位暴漲,要時刻保持警覺,注意溪水暴漲的三大危險徵兆:

  •   水面突然混濁

各流域地形不同,有些河道溪水暴漲前兆為水面開始變得混濁,或夾帶落葉與枯枝。

  •  水流有加速現象

通常於溪水暴漲前端有超出原河道水量驟降,使水流加速推進。

  •  溪水齊頭式上漲

部分流域溪水暴漲前,上游會出現一波略高於原水位的水流,流速相等地平緩前進,當「齊頭水」現身時,約僅剩5至10秒時間離開即將暴漲的水域。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極端降雨事件頻仍,提醒前往山區活動前,除了留意氣象預報,可下載「臺北市行動防災」APP(https://goo.gl/hNz1Ef),以利掌握即時的天氣資訊(雨量、水情及颱風警報)或「臺北市政府LINE官方帳號」(訂閱市政訊息/安全護照/水情訊息),主動了解降雨資訊。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

  • 照片1「臺北市行動防災」App QR-code
Posted on

金星西大距端午登場,晨曦中最亮的星再現天際!

6月1日(日)適逢端午節連假,象徵晨曦希望的「啟明星」金星將於當日迎來今年唯一一次「西大距」。此時金星位於太陽以西,與太陽的視角距離達到最大(約45度),受到陽光干擾最小。近期,特別是在連假期間的清晨時段,都是觀賞這顆明亮行星的絕佳時機。當前金星亮度高達 -4.4 等,遠比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還要明亮十多倍,僅次於太陽與滿月,是夜空中第三亮的天體。自古以來,金星便因其耀眼外貌而獲得「太白」、「啟明」(清晨所見)與「長庚」(黃昏所見)等美稱,肉眼極易辨識。

6月1日清晨,金星約於2時40分從東方升起,在雙魚座中閃耀至天亮前,成為東方低空最耀眼的亮點,觀賞條件極佳。除了可用肉眼欣賞,若透過望遠鏡觀察,還能發現金星呈現如同月亮般的弦月狀盈虧變化,這是因為金星為內側行星,從地球看去會出現相位變化。另一方面,由於金星距離地球較近,且表面覆蓋高反射率雲層,使它在晨昏時分格外明亮、引人注目。

值得一提的是,端午清晨除了金星外,還能一併觀賞到土星現身於東南方天空,兩大行星在晨曦中相伴閃耀,為端午佳節增添一抹詩意星光。建議有興趣的民眾選擇視野開闊的地點,朝向東方低空觀察,就有機會親眼見證這段星辰相伴的美景。詳細預報資訊請參閱臺北天文館網站「天象預報」。

  • 6月1日金星西大距示意圖,望遠鏡下可見金星呈弦月相位,土星亦現身東南方,共伴晨光。
Posted on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開幕典禮精彩回顧影片全數上線! 世壯運官方YouTube與官網同步回看精彩時刻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於5月17日在臺北大巨蛋盛大揭幕,上萬名選手、陪同者以及數千名民眾湧進大巨蛋,就是要用熱情與活力,與世界一同見證這場歷史性的美好時刻!開幕典禮以「We share the same Sky」為主題,藉由太陽的能量,象徵共享、包容的精神,並為選手及收看直播的觀眾打造一場震撼人心的沉浸式視聽饗宴,呈現豐富多元的文化節目。為讓更多民眾能一睹這場國際級盛典的精彩片段,世壯運開幕典禮精彩回顧影片已全數上線至世壯運官方YouTube頻道以及世壯運官方網站,歡迎全球觀眾線上重溫這場精彩難忘的開幕典禮。

 

本次開幕典禮透過豐富多元的節目設計,展現臺灣與雙北城市的文化魅力與運動熱情,內容包括:

  • 開場影片〈雙北運動無限〉

來自雙北的壯年們,百工百業化身為運動員在城市中穿梭,交織著生活與熱情。隨著倒數與燈光揭幕,點燃一場來自四方的集結與迴響,一起歡聚在這座島嶼。搭配主題曲《敬夢想》與絢麗燈光秀揭開序幕,強調「運動無界,人生無限」的核心價值。

 

  • 運動員進場〈運動在一起〉
     來自各國,世壯運選手,夢想大進場。歡聲雷動的運動派對,音樂與運動讓世界融合,讓我們一起手牽手,展現無限活力,享受運動的一刻,我們在一起。由遊行的北市大學生交棒給莊敬高職學生擔任舉牌手,並由「DJ混種亞人」熱力演出,打造音樂與運動結合的歡樂氛圍。

 

  • 文化節目一〈歡聚島嶼〉

我們歡慶豐收,我們歡慶生命,在這熱鬧萬象的島嶼上,我們歡慶共同的信念,以最光明的心尊重自由,以最包容的心擁抱多元,百花齊放的我們,匯聚成太陽,邀請世界與我們同行。由ABAO阿爆與那屋瓦少女隊攜手演出,結合特技、涼傘團及原住民族舞者,展現臺灣島嶼多元文化與豐收喜悅。

 

  • 儀典〈世界朋友〉
     由IMGA會長Sergii Bubka、雙北市長蔣萬安與侯友宜、副總統蕭美琴致詞,向所有的國際選手與旅客獻上誠摯歡迎。

 

  • 文化節目二〈熱血雙北〉

熱血滾滾的雙北城市,日夜跳動的歌舞節奏,我們在瘋狂脈動中,躍進全民大運動場。雙北是家,是持續相信的地方,我們化身展翅的夢想之鳥,在雲端的彩虹裡,朝世界飛行。由桌球國手莊智淵、江宏傑、葉伊恬攜手演出,以經典歌曲串聯城市節奏,讓大巨蛋化身為全民運動舞台,傳遞雙北的夢想與活力。

 

  • 文化節目三〈種子聖火〉
     特別邀請彭振閔、林郁婷、林友茂、張艾嘉和黃仁勳等五位超強陣容共同參與的聖火儀式更是博得觀眾喝采;儀式由象徵運動、年輕、共融、文化與科技等臺灣價值的聖火代表共同種下希望種子,召喚出虛擬的宇宙大樹,迎來太陽般綻放光芒的聖火,而典禮現場繽紛變換的機械裝置搭配絢爛璀璨的光影效果讓人目不暇給,氣勢磅礡的音樂更把氣氛烘托到最高點!

 

  • 文化節目三〈宇宙派對〉
     壓軸節目「宇宙派對」則是透過象徵生命與希望的聖火與星辰,由告五人、比莉、周湯豪及中華職棒應援團熱情演出,傳達「共生與再生」的意象。

 

開幕典禮精彩回顧影片已上架至世壯運官方YouTube頻道、世壯運官方網站,歡迎民眾隨時上線觀看,一同感受雙北城市的熱情與全球選手齊聚的感動時刻!

Posted on

磁磚剝落砸車!建管處重罰12萬,並呼籲重視大樓外牆安全

        本市中山區吉林路萬泰商業大樓日前發生外牆磁磚剝落砸毀汽車事件,經查該棟建築位於中山區吉林路24號為民國66年核發使用執照之老舊大樓,經建管處與建築師公會專業建築師共同趕赴現場協助進行建築安全檢視,初步檢視結果,該大樓目前已將剝落處修繕完畢,現場人員特別向該大樓管委會提醒,應即刻進行全面檢查診斷,以確保公共安全。

        依《建築法》第77條規定,建築物所有權人應負責維護建築物之安全;本案因未善盡管理維護責任,導致外牆磁磚剝落危及公共安全,建管處將依建築法第91條規定,裁罰新臺幣12 萬元,若造成民眾生命財產之損害,除依建築法相關規定予以裁罰外,建物所有權人亦應負相關民刑事責任。
        建管處處長虞積學強調,為鼓勵民眾維護老舊建物外牆安全檢測及完成修繕,依「臺北市建築物外牆飾面剝落申請修繕及補助費用作業要點」規定,民眾可申請補助修繕建築物外牆費用,補助對象為屋齡10年以上的建築物,以棟為單位,補助最高限額為新臺幣20萬元,採實支實付;民眾可逕至建管處網頁(http://dba.gov.taipei)「科室業務-使用科-建物外牆飾面剝落修繕及安全申報建物外牆安全」中查詢補助相關規定及申請表格,或洽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使用科櫃台、聯絡電話:02-2720-8889#8394外牆小組詢問相關規定。

        另本市都市更新處亦有老屋拉皮更新補助,每案核准補助額度上限以不逾核准補助項目總工程經費之50%,且不超過新臺幣1,200萬元為限。如有需要可上更新處網站(https://uro.gov.taipei/)查詢。

Posted on

北市圖永春分館「圖謎藏」活動邀您一同來解謎!

為促進市民對圖書館資源的認識與運用,臺北市立圖書館永春分館將於6月1日至9月30日舉辦結合趣味與教育的「圖書館利用教育推廣活動」,以線上表單問答與解謎遊戲的創新形式,帶領讀者輕鬆學習圖書館各項資源的使用方法,了解書目查詢、電子資源應用及借閱規定等重要資訊。

永春分館設計了一系列豐富的互動題目,民眾只需透過手機或電腦連結線上表單,即可進入解謎,逐步完成任務。每一題皆與圖書館實際服務密切相關,不僅能學習如何查找書籍、使用電子資源,還能了解預約、自助借閱等常見問題,讓使用圖書館資源變得更加便利與高效。

活動期間,每月將公布一組全新解謎題目,讀者每月皆可參加一次,完成當月線上答題即可獲得「謎底字」。憑該謎底字至永春分館櫃檯出示借閱證並完成指定任務後,經館員查核無誤,可兌換「解謎獎」乙份,並可額外獲得一次「圖謎大獎」抽獎機會。每月參與一次即累積一次抽獎資格,參加次數越多,中獎機會越高。

圖謎大獎包括輕巧美型電子鍋、質感手提袋、超商禮券等實用好物, 

凡持有臺北市立圖書館個人借閱證的讀者皆可參加,活動地點位於信義區松山路294號3樓的永春分館櫃檯,歡迎所有想了解圖書館的市民前來參加,更多活動詳情,請至臺北市立圖書館官網(https://tpml.gov.taipei )或永春分館臉書粉絲專頁。

  • 北市圖永春分館「圖謎藏」活動邀您一同來解謎!
Posted on

臺北市為今年1至4月六都中A1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低城市 蔣萬安:不以此自滿,仍應加強事前預防工作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8)日主持臺北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交通局在會中報告指出,今(114)年1至4月,臺北市交通事故的整體死傷人數不僅較113年同期減少,也低於過去三年同期的平均值;臺北市更是六都中A1類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低的城市。蔣萬安在聽取報告後表示,這是市府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但臺北市不能因此自滿,未來仍須強化事前預防工作。

他指出,道安、公安、治安性質相近,做得好是應該的,但只要發生重大事件,過去所有努力恐將付諸流水。上週三峽發生的車輛暴衝、連環撞人事件,已在民眾心中留下陰影。臺北市府的態度是:盡人事、做對事,將各項工作落實在事故發生前。

交通局指出,臺北市在近來發生的高齡駕駛事故的部分,根據統計在近五年65歲以上以65歲為事故主因,即為第一當事人的件數在當年度的A1、A2事故總件數的比例2009年的9.58%到112年已經升高至12.79%,顯示臺北市高齡駕駛低,但當事人的比例也逐年增加,針對近來肇事有高齡駕駛的部分,也涉及到無照駕駛情形,針對無照駕駛比照酒駕進行罰則的部分,交通局在3年前就向交通部溝通修法可能性,交通部目前也已經公開回應會著手研議修法,包含針對無照駕駛的罰則提高、比照酒駕累計罰則,同時也會有調控牌照及沒入車輛等配套措施,在繳回駕照部分,臺北市也會配合中央政策規劃方案進行研議。

蔣萬安另提及,中山區和松山區雖然今(114)年1至4月的交通事故死傷人數較過去三年同期平均少,但4月單月數據卻高於去年同期與三年平均,應特別留意兩區的執法及改善成效。同時,府外委員們在會中提到的大同區,交通事故整體死傷人數已經連續數月較前3年同期平均增加,應持續加強防治的作為。另外,4月份A1事故死亡多為機車騎士,交通局和警察局應該透過各種管道協助宣導,讓更多的機車族在上路時更加謹慎、小心,甚至必要時也可以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蔣萬安在聽取關於交通局報告職業駕駛涉入交通事故的比例研究後表示,依目前資料,臺北市大客車、大貨車涉入交通事故的比例雖然不高,但若發生事故,造成傷亡的嚴重程度,都是非常高,舉例來講,臺北市在113年發生職業駕駛涉入A1事故,總共有23件,其中為第一當事人,且本身有肇事原因就有15件,占113年全年68件A1事故的比例達22%,這項工作還是要持續列管,交通局這邊應再做更細緻分析。

蔣萬安在聽取消防局「智慧化緊急醫療救護作為」報告後表示,也表達支持消防局、衛生局這項計畫,臺北市是全臺灣醫療院所密度最高的城市,救護車大多數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抵達最近的急救醫院,他提醒消防局在救護車上裝設連線裝置時,要特別注意器材操作的便利性,並有清楚的SOP,才能發揮分秒必爭的效果。第二,有關府外委員們提到,交工處應研究對救護車綠燈放行的專用號誌,未來可以再加強怎麼樣讓路上其他駕駛清楚知道 救護車來自哪一個方向,讓救護車以最快的時間到達急救醫院,爭取救命的黃金時間。

  • 交通安全會報 2_0
  • 交通安全會報 1_0
  • 交通安全會報 3_0
Posted on

臺北市為今年1至4月六都中A1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低城市 蔣萬安:不以此自滿,仍應加強事前預防工作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8)日主持臺北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交通局在會中報告指出,今(114)年1至4月,臺北市交通事故的整體死傷人數不僅較113年同期減少,也低於過去三年同期的平均值;臺北市更是六都中A1類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最低的城市。蔣萬安在聽取報告後表示,這是市府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但臺北市不能因此自滿,未來仍須強化事前預防工作。

他指出,道安、公安、治安性質相近,做得好是應該的,但只要發生重大事件,過去所有努力恐將付諸流水。上週三峽發生的車輛暴衝、連環撞人事件,已在民眾心中留下陰影。臺北市府的態度是:盡人事、做對事,將各項工作落實在事故發生前。

交通局指出,臺北市在近來發生的高齡駕駛事故的部分,根據統計在近五年65歲以上以65歲為事故主因,即為第一當事人的件數在當年度的A1、A2事故總件數的比例2009年的9.58%到112年已經升高至12.79%,顯示臺北市高齡駕駛低,但當事人的比例也逐年增加,針對近來肇事有高齡駕駛的部分,也涉及到無照駕駛情形,針對無照駕駛比照酒駕進行罰則的部分,交通局在3年前就向交通部溝通修法可能性,交通部目前也已經公開回應會著手研議修法,包含針對無照駕駛的罰則提高、比照酒駕累計罰則,同時也會有調控牌照及沒入車輛等配套措施,在繳回駕照部分,臺北市也會配合中央政策規劃方案進行研議。

蔣萬安另提及,中山區和松山區雖然今(114)年1至4月的交通事故死傷人數較過去三年同期平均少,但4月單月數據卻高於去年同期與三年平均,應特別留意兩區的執法及改善成效。同時,府外委員們在會中提到的大同區,交通事故整體死傷人數已經連續數月較前3年同期平均增加,應持續加強防治的作為。另外,4月份A1事故死亡多為機車騎士,交通局和警察局應該透過各種管道協助宣導,讓更多的機車族在上路時更加謹慎、小心,甚至必要時也可以選擇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蔣萬安在聽取關於交通局報告職業駕駛涉入交通事故的比例研究後表示,依目前資料,臺北市大客車、大貨車涉入交通事故的比例雖然不高,但若發生事故,造成傷亡的嚴重程度,都是非常高,舉例來講,臺北市在113年發生職業駕駛涉入A1事故,總共有23件,其中為第一當事人,且本身有肇事原因就有15件,占113年全年68件A1事故的比例達22%,這項工作還是要持續列管,交通局這邊應再做更細緻分析。

蔣萬安在聽取消防局「智慧化緊急醫療救護作為」報告後表示,也表達支持消防局、衛生局這項計畫,臺北市是全臺灣醫療院所密度最高的城市,救護車大多數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抵達最近的急救醫院,他提醒消防局在救護車上裝設連線裝置時,要特別注意器材操作的便利性,並有清楚的SOP,才能發揮分秒必爭的效果。第二,有關府外委員們提到,交工處應研究對救護車綠燈放行的專用號誌,未來可以再加強怎麼樣讓路上其他駕駛清楚知道 救護車來自哪一個方向,讓救護車以最快的時間到達急救醫院,爭取救命的黃金時間。

  • 交通安全會報 2_0
  • 交通安全會報 1_0
  • 交通安全會報 3_0
Posted on

守護特教藝術星光 北市啟動多元展才培育計畫 為特教生打造藝術發展平台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特殊教育科   李素禎科長 02-2720-8889分機6341

                                                                    呂佩珊股長 02-2720-8889分機 6344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4年5月28日】

【主題:守護特教藝術星光 北市啟動多元展才培育計畫 為特教生打造藝術發展平台】

【臺北報導】為推動融合教育與多元發展,臺北市教育局持續挹注資源支持特殊教育學生發展潛能,委託文山特殊教育學校辦理「特殊教育學生多元展才培育計畫」,以系統性方式發掘特殊教育學生潛能、培養專長技能,並積極鏈結藝文與社會資源,打造具備發展性與永續性的學習支持系統。本計畫以培訓專才、鏈結社會資源之方式建立藝術平台,讓特教學生激發創作潛能,展現特教學生天賦資優的一面。

/001/Upload/342/relpic/10162/9416968/7a7930a1-f425-442c-9d79-623ee0e01625.jpg

學生實際培訓照片

 「臺北市特教學生多元展才培育計畫」自113學年度起推動,第一階段以文山特教為培育基地,規劃藝術、音樂與工藝等領域之教學模式,藉由導師推薦、觀察互動等多元方式,遴選具有藝術潛力與創作熱情的學生參與培訓,對象涵蓋在校生與畢業校友。第一階段有44位學員參加,美術領域已完成30位學員個別與團體培訓,教師依據學生能力與特質進行客製化教學,引導其開展個人創作風格;在音樂領域則已有14位學員接受打擊樂專訓,並多次受邀參與跨界演出與國際交流,拓展學習視野。

 在校生除進行每週2堂美術創作學習之外,並視需求安排個別課程,培養藝術興趣與表達能力;而對於畢業校友,學校則持續支持其在家延續創作,並視校友狀況評估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專業培訓課程,讓特教學生在原有課程架構之外,獲得更多發展優勢能力的支持與強化,不僅讓潛能得以被看見與實現,更進一步開拓其未來生涯的多元可能。

 在創作培訓的過程中,我們以學員生活中的興趣與喜好為起點,細緻觀察每位學員的起始能力與獨特特質。根據其需求,提供適切的媒材與創作方式,引導其自由探索與表達。最關鍵的是,在整個創作歷程中,給予充分的正向支持與鼓勵,使創作不僅是一種表達,更是一段被理解、被肯定的過程。

 為呈現屬於他們的藝術視角,文山特教學校與澍林藝術空間攜手辦理的《我的房間長出了畫——文特青年藝術家聯展》,展覽共展出王哲西、陳維得、郭禹彤、翁儁暐、曾于涵共計5位,18至26歲來自文山特教學校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展現臺北市教育局特殊教育政策在藝術教育推展成果,獲得各界熱烈迴響。

 五位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有別於學院體系的傳統訓練,從自身對世界的感知自然萌發,成為他們建構自我內在秩序的一種方式,展出作品風格各異,卻同樣真摯動人。陳維得的《洞》與《無題》系列,透過旋轉、疊加與拼貼等技法,描繪其情緒與內在流動的視覺軌跡,展現細膩情感;翁儁暐的作品《在去淡水的捷運上》系列,以捷運列車門的開闔與都市殘影為構圖,呈現其對城市節奏與自我存在的思索;王哲西則反覆描繪圖鑑中的青蛙,創造出冥想般的秩序與安定感,其作品《滿福蛙蛙》傳遞獨特的觀察視角;曾于涵的作品《溫柔的鯨魚》系列,筆下的鯨魚與飛鳥宛如夢境角色,在現實與想像中穿梭,畫面靜謐中蘊含張力;郭禹彤的《垃圾》系列作品,透過低明度色塊反映其對日常生活中混亂與資源問題的敏感觀察與反思。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臺北市特教學生多元展才培育計畫」未來將逐步擴展至本市其他特教學校,建立涵蓋美術、音樂、工藝、體育四大領域的系統性訓練架構,並整合社會各界資源,形成長期支持網絡,實踐「結合資源、導引適性發展」的核心理念。

 自即日起至114年5月31日(星期六)每日12:00-17:00,於澍林藝術空間(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83巷5號)展出,歡迎民眾運用周末假日到澍林藝術空間欣賞這些青年藝術家的創作。

 

  • 教育局新聞稿1140528守護特教藝術星光 北市啟動多元展才培育計畫 為特教生打造藝術發展平台.pdf
  • 學生實際培訓照片
  • 青年藝術家 曾于涵作品《溫柔的鯨魚》
  • 青年藝術家 陳維得《洞》系列作品
  • 青年藝術家 王哲西作品《滿福蛙蛙》
  • 青年藝術家 翁儁暐作品《在去淡水的捷運上》
  • 青年藝術家 郭禹彤作品《垃圾》
Posted on